中国政法大学上海校友会“品牌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暨71周年校庆活动
来源:
|
作者:中凯律所
|
发布时间: 729天前
|
50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庆祝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1周年,中国政法大学上海校友会和知识产权校友会共同举办“品牌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

中国政法大学品牌与社会信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执行秘书长、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刘瑛教授受邀作《品牌创新与知识产权信用》专题报告,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科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许春明教授特邀参加研讨会。上海校友会会长赵平、副会长胡崇明及部分理事、校友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在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成功举办。

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赵平先生、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黄晓陶律师先后致欢迎辞。赵平先生首先对刘瑛老师在“品牌日”这个特殊日子到上海校友会作报告表示感谢。赵会长介绍了法大知识产权校友会的历史沿革、近期活动,感谢了母校的支持和指导,表示以后要加强与法大知识产权分会的沟通联系。

黄晓陶主任介绍了中凯律师事务所及所内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的基本情况、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的成绩,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进一步提升律所在品牌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业务水平。黄主任代表律所表达了对母校诚挚的祝福。

刘瑛教授以“三个转变”为切入点,引用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三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鼓励建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推动诚信体系建设”,说明了知识产权创新的重点战略地位。随后,刘瑛教授重申了企业品牌的含义、作用,点明了信用的本质,厘清了信用及相关概念的关系,为后续介绍与界定知识产权信用相关内容奠定标准。会上,刘瑛教授还对知识产权信用体系进行了详细地解读。整场报告结构清晰,内容新颖,引人入胜。

许春明教授在与谈环节讲到,所谓品牌是“品”与“牌”的有机结合。品——具备品质(产品质量),塑造品格(文化观和价值观),形成品德(社会责任);牌——显著、便于识别(此乃品牌之基础),知名品牌,驰名品牌。“品”与“牌”的各个要求,分别对应了质量、技术、模式、文化四个创新,而这些创新又都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许教授提倡重塑知识产权信用,回归知识产权制度本源,即以知识产权信用为基础,以中国信用社会为基础,指导知识产权法律工作。

北京中凯(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苗武松律师进行了《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的实务分享----侵害“亚朵酒店”商标权纠纷案与扬麦25小麦植物新品种侵权案》。其中,前者系2022年连云港市发布的十大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之一,也是连云港首例拒不执行生效行为保全裁定司法罚款案。后者系2022年度浙江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2023年最高法发布的第三批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从实务角度,通过案例评析,对知识产权司法政策、裁判依据和律师代理策略进行了分享。

上海校友会理事、上海著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执行总经理张怀沛先生从知识产权代理业务角度,分析了遇到的各种知识产权信用保护的新情况,重申了诚信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在知识产权代理领域的重要性。在自由讨论和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和校友追忆校园往事,回望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生活的难忘岁月;大家就知识产权业务交流经验,从品牌创新到chat-gpt,再到元宇宙、人工智能,从不同视角乃至不同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学术探讨。最后,中国政法大学上海校友会副会长胡崇明进行总结,再次感谢刘瑛教授与许春明教授的特别出席与倾情分享,对各位到场校友表示真诚的欢迎,对中国政法大学成立71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在接下来校友会的活动中,围绕品牌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学术交流和实务分享,多向母校校友会和专家取经,形成不同行业和区域的协作和互动,让专业知识在校友会开花结果。

本次研讨会既有专业的学术研讨,又洋溢着浓厚的校友情怀,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