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下午,我所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主题为“从工科到法硕,一种可行的青年知产律师的职业路径设计”的分享会。我所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于高扬、副主任李小松以及庄金龙、张群辉等14位律师共同参与,分享会由王皓勤主持。
李小松律师分别从“工科”“法硕”“青年律师”“知识产权”“职业设计”五个方面结合自己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习和执业经历分享了实践经验。他对“独立律师”所积累的热爱和期待,在会场中激发了很强的共鸣,开启了整个分享会的热烈讨论。
参与律师踊跃发言,依次分享了自己的执业经验以及深度思考。
庄金龙律师分享了自己执业5年来对律师行业的最新思考,主要聚焦于律师专业能力提升、个人IP影响力的打造。庄律师认为,将律师专业能力积累的过程用一种适合自己的形式在新媒体上呈现,十分重要。专业能力的提升来自对每一个案件的实操,也来自对较权威案例的研读,通过对细分领域案例的积累、吸收,并以文章或视频的形式展示于媒体之中,是青年律师提升执业信心、获取案源以及形成个人IP的有效方法。
陈应长律师还在实习阶段,目前在团队内主要参与刑事案件的相关助理工作。他幽默地说自己在学校时期喜爱知识产权但就是学不好,反而是刑法学中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清晰界分吸引他且掌握得很好。他抛出了一个自己在实务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如何平衡律师商业性的生存与或职业使命?于高扬律师认为,若我们不局限于当下,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二者应当不是对立的。
张群辉律师长期深耕细作于刑事辩护领域,他在讨论中提到,如何在法律服务市场中开拓知产案件,有无可遵循的定向模式以便接触此类案件?庄金龙律师和于高扬律师分别结合自己的领域和判断分享了相关方案。
李嘉仪、赵一玮和翁浩东三位实习律师结合自己的参会心得和当前工作,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李嘉仪就自己的人工智能法学专业如何与当前法律服务市场的结合,并分享了同学朋友的就业情况,阐述了困惑和思考。
赵一玮分享了自己怎样从银行至律所的有趣转型经历。她坚信了解自己最重要,我是谁,我符合什么样的职业特点?自己30岁后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面貌?她认为保有自己的好奇心、自己与生俱来的气质和特色、真诚待人待事、不对自己的人生设限这四点更为重要。她的一番话让与会同仁对这位90后的文静腼腆,但人间清醒的小姑娘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最后一位分享者翁浩东,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如何更快速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于高扬律师认为,欲速则不达,关注当下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天积累,运用各位律师分享的好方法并不折不扣的践行,成长便可期待。
分享会最后,于高扬律师由衷的感慨:和青年律师一起参与这样提问和反思相结合的深入探讨,我感觉整个人的磁场都变得不一样,活力满满,期待下次更精彩的对话。